【亲子关系】16岁少年放火烧家跳楼:每一个自杀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沒长大的父母.

浏览次数:436次发布时间:2020-08-03 10:18:34来源:北京精神科医院 手机查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亲子关系】16岁少年放火烧家跳楼:每一个自杀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沒长大的父母.

    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了。

    7月29日晚上20时,在四川自贡贡井区贡山壹号小区发生了一起命案,一16岁男孩放火烧家后跳楼身亡,疑因其中考成绩被父母批评,双方起了争执……

    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数据让人心头一颤。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要以如此轻忽的态度对待生命?其背后的症结在哪里?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家庭和学校用心呵护培养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时却“不堪一击”?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自杀孩子背后,也有一对没有长大的孩子,就是他们的父母!

    别把孩子当成实现个人理想的工具

    据小区知情居民透露,男孩疑因中考成绩被父母批评,在事发当天中午,男孩就有想跳楼的想法,但被其母亲发现后及时拉了回来。在当天晚上,男孩又和父母争吵了起来,出门后他以回家取眼镜为借口将大门反锁,之后便放火点燃房屋从8楼跳下。

    学习成绩重要吗?当然重要,可是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如此简单的道理,很多父母却从没有给孩子谈及。

    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你要考试考满分,你要进名校,你要做第一名,否则,就没有奖励、安慰和支持,更别说爱了。父母的这种“畸形的爱”导致很多孩子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要,成为生活的唯一支柱。

    一旦成绩不理想,加上父母的责骂,很容易让孩子走上极端的道路。

    然而真正格局大的父母,不会在分数这一件事上对孩子紧咬不放,因为他们明白,成绩固然重要,但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比拥有一纸漂亮的分数更重要。

    另外,需要提醒广大父母的是,孩子不是用来实现个人理想的工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勉强孩子了。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对于学业的压力,孩子承受的往往比父母想象的多。曾经一个妈妈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交代让她做的作业没做完,知道我要回家了,就先打电话问我作业没做完怎么办,当时我说我马上回家了,等我回去再说,也没有大声斥责她,回去后我也没有打骂她,那天她就敞开心扉跟我说:妈妈,你没回来的时候我心里很害怕,怕你回来打我,真想从30楼跳下去。

    孩子害怕令父母失望,而这害怕里还有更深层次的恐惧:如果我的学习不好,让父母失望,他们就不爱我了,那么,我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

    作为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糟糕,失败,狼狈……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经说过:“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对自己失望时,父母的理解和共情,父母的接受和毫无保留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孩子的爱不要太狭隘

    很多父母在做父母之前,没有学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冻着不饿着就可以,哪里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成年人更是往往以自己的心态看孩子面对的问题,认为“这点小事算什么”“小屁孩儿懂什么?”“年纪轻轻想这么多干什么”……弱化了孩子面对的困难,高估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更有父母对孩子精神心理问题讳疾忌医:

    曾经有个妈妈带着女儿来看诊,女儿先后自杀三次未遂,最后确诊重度抑郁。

    可是这位妈妈始终很不愿意说出“抑郁症”这个词,坚持觉得自己的女儿只是没有朋友,感到孤独,喜欢胡思乱想而已。

    在某些父母眼里,得心理疾病好像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情。父母的轻视和不屑,让很多孩子产生了“病耻感”,雪上加霜。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多读、多思考、多总结,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对孩子的爱不要太狭隘。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生命并不是生而脆弱,正确的引导教育可以让生命坚韧而伟大。

    如果你身边的人产生了自杀念头,请建议他尽快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门诊接受治疗,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对于自杀,我们一个都嫌太多!

上一篇:患抑郁症自杀的人到底在想什么?那些求救你

下一篇:高三少年不堪性别霸凌,留下遗书:“对不起

北京精神科医院